家电世界网
首页 新闻 | 白电 | 数码 | 手机 | 厨卫 | 影音 | 展会 | 物联 | 品牌 | 消费
相关资讯

普通面膜"蹭热度"冒充医美面膜,成本3元叫价至少翻5倍

日期:2019-05-19 12:00:24   来源:新华网   20580
首页 > 消费

  新华社广州1月2日电 题:普通面膜“蹭热度”冒充医美面膜,成本3元叫价至少翻5倍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邓瑞璇、毛一竹

  “比普通面膜安全、效果好!痘痘、痘印、敏感肌都能用”……时下,医美面膜广告势头强劲。原本医疗机构用于皮肤治疗的医美面膜,因主打医用、安全,备受美容达人青睐。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普通面膜打着医美面膜的旗号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电商等平台销售。一片普通面膜成本价仅三四元,层层包装打上医美标签后,价格至少翻涨5倍。

  普通面膜浑水摸鱼“蹭热度”

  做完微整容手术,陈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名为“寡肽舒缓修护蚕丝冰膜”的医美面膜。不料,使用后皮肤瘙痒、红斑遍布,“找医疗机构鉴定其实就是普通面膜,真是害人不浅。”陈女士说。

  医美面膜属于医疗器械,注册为“械字号”;而普通面膜属于化妆品,注册为“妆字号”。陈女士购买的这款面膜是注册为“妆字号”的普通面膜,但其广告称可在做完医美项目后用来镇静、修复皮肤。一些美容诊所向客户大力推荐,称“褪红、消炎效果很好”。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医美面膜被称为医用敷料,针对皮肤治疗和美容手术术后的修复,成分多是透明质酸、活性胶原等,主要在医疗机构销售。

  “‘械字号’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生产,更严格、更规范。”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莫秀梅说,医美面膜成分比较单一,针对性更强,防腐剂等添加少,经过无菌生产后安全性较强,可直接用于皮肤伤口。

  医美面膜逐渐走红,一些普通面膜也来“蹭热度”。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大量普通面膜以医美名义售卖。例如,一款名为“伊肤泉舒缓修复保湿面膜”的产品,在宣传中写着医美字样,声称可用于微针、水光等医美手术的术后修复。但记者查询发现,这款产品只是普通面膜。

  在朋友圈里,还有一些号称进口的医美面膜,产品说明上找不到任何备案信息。

  莫秀梅说,普通面膜冒充医美面膜存在不少隐患。化妆品面膜有香精、添加剂等成分,如果是美容术后或者有伤口的皮肤使用存在危险。

  记者暗访:一片三五元面膜贴医美标签售价15元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化妆品生产厂家瞄准这一市场,把普通面膜贴上医美标签,通过微商、直播、美容诊所等渠道销售,价格翻了几倍。

  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化妆品展示交易中心广州美博城,记者随机走访了多家化妆品生产加工厂。这些厂家都表示,可以代工生产医美面膜。一片面膜的订单价3至5元不等,销售价15元以上。有商家称“卖得很好”“太便宜了消费者不会信”。

  广州楚美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水涟肌透明质酸多肽修护面膜”,显示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为“粤妆”。工作人员称,此款面膜没有添加防腐剂、香精,在破皮情况下使用也不会感染、不会滋生细菌,跟“械字号”的面膜差不多,“生产了两三年,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这里大部分医美面膜都不是‘械字号’。‘械字号’面膜和‘妆字号’面膜配方差不多,就是证件不一样。”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说,他们的面膜可以用于痘痘肌、晒伤、祛斑后的人群,一些美容诊所长期进货。但记者在该公司生产的“修复面膜”上看到,产品成分表上有一项居然标注着“肌肤”。

  一些宣称代工医美面膜的厂家介绍,微商群体是他们的主要客户。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一款名为“医美·玛蒂莎”的“妆字号”面膜,包装说明称适合“激光镭射及微针疗程损伤肌肤”。工作人员说,他们的客户群大部分是网络主播,一些主播每周进货上千盒。一盒面膜进货价格不到30元,销售价格达上百元。

  电商平台应加强审核,对微商等加强监管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的广告宣传中不得有“化妆品名称、制法、效用或者性能有虚假夸大”“宣传医疗作用”的内容。一些电商平台对化妆品广告宣传也有相关规定。

  但事实上,一些卖家明目张胆地公开违规销售,并没有引起电商平台的重视。广东省医学会医事法学分会主任宋儒亮认为,电商平台应加强审核与监管,否则,一旦发生消费纠纷,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对电商平台,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售卖,由于私密性强、规模小,监管相对更难。”宋儒亮说。

  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从事经营活动,依法需要取得相关行政许可的,应当依法取得行政许可。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微商、代购、主播等经营者都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拥有营业执照,否则会面临处罚。宋儒亮表示,社交平台应该加强把关,对微商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核与监管,并与监管部门数据共享,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监控。

  宋儒亮认为,对于超过审批许可范围的经营宣传、打着医美旗号误导消费者和虚假宣传的情况,监管部门应该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打击和处罚。

  “虽然安全性较强,但医美面膜也不是人人都适用。医美面膜更多针对皮肤创伤、皮肤修复,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些使用正规‘械字号’医美面膜后过敏的情况也不少见。”莫秀梅建议,消费者应该避免盲目跟风,谨慎选择,尽量通过医院、药店等正规平台购买。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自助投稿 | 人才招聘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10-2025 http://www.jiadianshiji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7013369号-8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QQ:6323#80990
  • 免责申明:家电世界网刊登此文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