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具信息化前后端系统一直有一体化和对接孰优孰劣的讨论。无论论点论据如何,本质都将集中在如下两点:
1、解决大规模拆单效率和准确是讨论的前置条件;
2、不允许开放性设计,即前端设计是否需要限制,以及如何限制。
定制家具企业为什么需要所谓的前端设计软件、后端设计软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标准化以及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若抛开这两个定制家具背景谈软件则意义不大。
当定制家具企业的目标是实现规模化生产制造,那它将无法回避业界已经存在数十年的各种顽疾,这种顽疾既是门槛也是护城河。而通过软件解决这些顽疾,其核心是数字化企业产品库,设计师通过基于规范化的产品库产生既符合用户需求又符合制造要求的订单,最终解决制造数据源BOM表的精确自动生成。
所以定制家具工业化软件系统要死盯这两个问题:1、规范化的设计,也就是能设计就能生产,不能生产的终端根本无法设计出来。 2、电子订单到达工厂能实现完全无人参与100%精确的拆单。
上述第一条要实现必定需要解决“非开放性”设计问题。
所谓非开放性设计就是设计师的操作必定在完全满足生产制造可能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产品工艺需要融合到软件系统并输出到终端对设计师形成强限制,只有对终端设计实现了软件控制下的强限制,才能带来“能设计即能生产,不能生产终端无法设计”的最终效果,而也只有实现了这个最终效果才彻底解决了干净的数据源问题,这是一切后续软件处理的基础。
多年实践发现,没有有效软件的企业在制造中超过40%的错误是设计师“想当然”带来的。这里举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几年前某品牌杭州店新设计师小哥兴奋的向店长报告,今天搞定了5个订单,用户非常满意。之后店长发现合同是签了,但新到设计小哥爽快答应用户在刨花板门板材质上做六孔窗造型。
案例二:某品牌西安店给用户交货安装橱柜后,用户拒绝支付尾款,说设计师设计的橱柜完全无法使用。实地考察发现,设计师为用户设计的地柜做了缺角,由于墙体建筑的原因缺角做得很大,造成深入墙体部分连手伸进去都困难。
以上两个真实案例在定制家具领域发生的各种啼笑皆非错误中仅算沧海一粟,但在苦笑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若不能有效规范订单来源的正确性,谈后续的生产制造纯属纸上谈兵。原因很简单,再好的厨子也不可能在脏水中烹调。
所以定制家具信息化、规模化制造的第一前提是干净的订单来源。这种干净除了需要规避尺寸、颜色、结构这种低级错误,更加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很多设计师无法掌握的高级错误。况且“设计师带来的错误”目前国内设计师水品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的环境下就更加显得严重。
所以我们需要的软件方案是能够把制造规范严格带到设计端,实现设计过程中自动实现“与工厂的精密对话”,进而做到“能设计即允许制造,不能制造的无法设计”。依照这个逻辑,不懂软件的人也能得出结论:设计端和制造端必定需要一体化软件。
任何非一体化系统采用任何对接技术都不可能彻底解决设计和制造数据全同步,也就是一定会出现数据错误。为这种错误付出的代价要么错误被带到制造过程,要么下单制造之前人为进行修正。这种情况在大规模高比例非标制造的企业是难以承受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某些大规模定制企业若采用前后端软件对接方式,抛开内部出错率或者人工纠错不说,其产品非标比例会限制到很低,一旦为了适应市场提高非标比例系统难以支撑。
第二条实现100%无人参与的精确拆单,从技术角度讲无论是一体化软件或对接方式都可以做到。某些软件通过前后对接拆单,但是由于各种技术问题,需要在后期审核环节大量人工补充信息才能支撑制造。其实这种所谓拆单方式并未达到软件应用的目的。
往深了说拆单技术从营运上讲分为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静态和动态的区别是企业产品迭代更新带来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会维持一层不变,而事实上为了适应竞争企业的产品可能会频繁调整,这种调整就带来了动态。对于对接系统想要在动态中维持前后端不同软件的数据库高度一致并且实时同步只可能依赖人工把关。
可想而知这将把我们带入一种悖论:我们本想用软件解决人无法解决的精确性的问题,但我们自己创造的软件架构却给自己在更高的维度和复杂度上埋下了一个需要人去持续维护解决的数据黑洞,并且这种依赖产生的错误更加隐蔽,随着系统的扩散影响更加广泛。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对前后一体化系统不会有静态动态的差别,但对于前后端对接系统,静态模式就是经过大量后台数据库同步、调试后可以达到设计结果准确拆解成BOM并直接用于制造。这种仅仅限于所有产品以及设计参数维持不变的对接其实很脆弱也只能短时间维持。企业的产品以及工艺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势必带来动态稳定的问题。采用对接模式的系统这时需要对两套系统的后台进行小心翼翼的维护,靠人为的方式解决数据一致性和同步问题。
软件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工业领域应用多年,从数据库到各种模型早已经很成熟。唯独定制家具工业化领域有如此多的讨论和争议,这都因为其业务本身前后强连接的特殊性,和任何一个单个软件技术都没有关系。而这种业务的强连接毕竟将提出与之配套的软件技术强连接,也就是前后一体化才是王道。否则当年前面用Autocad/3DMax后端ERP的模式早就遍地开花了。
当然也有些大企业采用前后软件对接模式在营运,每年的产值并不小。这中间产品复杂度、非标比例、对接技术以及团队都是因素,各种影响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带来系统级的复杂工作量。所以套句俗话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同时我们只要愿意用人解决对接所产生的衍生问题,其实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这种方式和传统人海战相比基本是五十步笑百步。
用一个比方来总结一下。定制家具软件的前后端软件必须基于一个后台数据库,其紧密程度就像: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宪法是整个基础也就是后台一体化数据库,其他法律的诞生都是宪法的延展和派生,只有建立在一个宪法体系上的法律才可能相互融合完全贯通。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可以分别基于两套宪法产生,其后果可想而知。这道理对于软件完全同样适用。
目前在制造领域有很多优秀的软件系统,在设计领域也有非常多的好软件。其实家具的设计系统和生产系统对软件技术而言本来就是两个领域,完全是不同的两种技术和团队才能开发和应对,理论上应该由擅长不同专业领域的公司合作解决用户问题。但在国内定制家具领域却偏偏至少在设计和拆解订单这两个最重要的点上,用户和市场将向软件公司提出明确要求:基于同平台技术的设计和制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