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可以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使用方法、数量、时间等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药品的使用效果,但事实上,药品也非常“脆弱”,如果处理不当,药效很容易被破坏、扰乱。例如,如果把药材放在冰箱里,不但其他食物中的各种细菌容易侵入药材内,而且容易令药材受潮,破坏药性;而很多食物也跟药品“相克”,在服用某种药品的同时如果吃的不对,可能有治病的风险。
东西果然不能乱吃!近期,就发生这样一个案例:60岁的刘先生这几天有些感冒,便自己买了头孢吃。到了晚饭,觉得浑身有点冷,就又多吃了些辣白菜“驱寒”。然而,饭后没过一会儿,他开始头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压升高。送到医院后,医生检查发现,刘先生是因为同时吃头孢和泡菜而起了不良反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捣乱”的其实是辣白菜中的酪胺。它多是由氨基酸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而来的,发酵食品含量较多。在人体中,酪胺具有收缩末梢神经及升高血压等生理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们吃泡菜不会产生不适,这是因为人体会释放单胺氧化酶,在这种酶的作用下,酪胺会被氧化分解成没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并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但是,一些药物会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影响酪胺在体内的代谢,导致它在体内大量堆积。从而出现像刘先生那样的血压飙升、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除辣白菜等泡菜外,下列食物的酪胺含量也比较多:1.陈年奶酪;2.发酵、烟熏或风干的肉类、鱼类,譬如咸鱼、热狗、加工三明治肉、熏肉和火腿;3.所有豆制品都会因蛋白质分解而富含酪胺,如豆浆、豆腐等;4.酒精饮料如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等;5.一些罐装和冷冻食品可能会添加一些蛋白粉,这也会增加酪胺含量。嫩肉剂或罐装肉汁同样含有大量酪胺。
此外,如果长时间贮存或不适当的冷藏,任何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酪胺含量均会增加。建议大家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最好当天随买、随做、随吃,吃不完的可在冰箱放置1~2天,但不要一次性购买一星期到数月的食物长期塞满冰箱。-20摄氏度~4摄氏度的食物不仅容易滋生噬冷菌,长期放置还可能产生大量的酪胺。
一般来说,服用常见的抗菌药如呋喃唑酮、头孢菌素类;降压药如帕吉林、胍那克林;抗抑郁药如司来吉兰、德弗罗沙酮、雷沙吉兰等;还有维生素B6,辅助治疗高血脂症的肌醇,以及一些中药如鹿茸、山楂、何首乌等都会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因此,服上述药物期间要避开前文所涉及到的几类食品。出现不良反应时,应马上就医。
还需要提醒的是,药物对体内单胺氧化酶的影响可能持续2周左右,因此停药后短期内也不建议大量吃发酵等酪胺含量高的食品,且应注意观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