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之乡——誉为京剧之父的徽剧和全国地方剧种之首黄梅戏的发源地的怀宁石牌。在追溯,探索历史文化时抓住了这座古镇最明显的标签“戏曲”。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商讨,制定了实践的方案。整体以乡村美化为主题分为两队进行活动。乡村美化是一个大的主题,也是近两年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用自己的手,我们用手中的笔装点着这里,让戏曲走进生活。
一、创意分工
考虑到时间等因素,我们分成了两个小队同时进行两个项目。老师指导我们打造出具有当地人需求的文化灵魂的产品,并且可以利用废品等可回收资源进行二次创作,这样不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创作上都能够最大程度得到发挥。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是深入了解民间文化特色,寻找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这让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其次,由于小队兵分两路,两个小队之间的时间作息不一样,画墙绘的组员早上五点左右和晚上太阳下山后都会去画,而制作人体造型的基本上是早上九点左右开始然后会制作一天直到晚上,并且人体三维造型制作每一天都在充分的被利用。
二、深刻体验
也正值梅雨季节,小队间心系对方,提醒墙绘组一定要保护好作品,以免遭受到大雨的冲刷,虽然人没有在一起,但是心始终是在一起的。最后也很好的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并且这次的人体三围造型受到了当地镇政府的重视,被永久地纳入了石牌镇的博物馆进行收藏。老师的指导,队友之间互相帮助,好事一起分享,难题一起解决。在社会实践快结束之时,我们还去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看着石牌——这个黄梅戏起源地,它的一切关于黄梅戏的发展史。从清末年间,“曹禺朝圣,我们来寻根”,到我们要拾起来,走起来和走出去。石牌是黄梅戏的酝酿诞生地,所谓无石不成班,说的就是只要没有一个石牌人,就不会有今天的黄梅戏。
时光荏苒,美的时光总是匆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进入尾声,我们将离开石牌,我们与它依依惜别,却不曾说再见,因为我们仍在那里,永远在那里,不曾离去。我们将画和装置艺术留在那里,我们的心亦不会走,石牌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