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指出,2017年上半年,在上海平均每两天半就有1名外卖骑手因交通事故伤亡。令人心惊的数据背后,是外卖骑手已成高危职业的讨论。他们为我们提供便利,但又好像成为了问题的制造者和受害者,检察日报在微博发表评论,如何让过快的骑手慢下来,终究还是要靠法治。
为充分了解外卖骑手群体的生存境况与法律权益保护现状,呈现骑手群体的真实生活样貌,本项目将选取当下外卖行业平台体量最大的美团外卖,考察当前外卖骑手的生存现状及权益保障的做法、经验与问题,在南京地区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暑期调研,通过与骑手、外卖站点、司法机关的访谈,以反映其生活境况为起点,充分反映骑手的法律需求,并探究权益保障的可行路径。
团队首先开展了与外卖站点的访谈工作,共走访站点三个,团队成员与站点负责人围绕骑手管理、用工关系、权益保障等问题展开调研。据站点负责人反映,站点平均管理骑手人数为50-70人,每天上岗前骑手会到站点集合进行早训,在工作过程中,由平台自动派单,站点可在后台根据骑手的工作经验、工作时间进行调配;骑手有众包与专送之分,众包骑手直接通过美团众包软件自助注册上岗,不属于站点管理,而专送骑手则与线下站点签订合同后上岗,接受站点管理。
图1 团队成员与站点负责人的访谈
当问及专送骑手与站点签订合同的性质时,因不便直接透露,站点负责人委婉表达了“不存在劳动合同,只存在合作关系”的意思,劳动关系的缺失说明骑手权益保障存在着极大地漏洞,无论是眼前的交通事故,还是未来的五险一金,没有劳动关系,平台在逃避责任的同时,也给骑手生活造成了更大负担。目前的保障主要通过商业保险实现,每天骑手完成第一单后将扣除其3元的配送费用以缴纳商业保险,权益保障的负担最终还是落在了骑手自己身上。
图2 团队成员了解骑手生存现状
随后团队对法院展开了走访,了解司法实践中对骑手与平台的关系认定问题,以更好地明确在交通事故中外卖骑手权益保障的主体,减轻骑手维权成本与负担。目前司法实践更将倾向于保护骑手,认定专送骑手与平台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由于准送骑手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且工作全程由系统后台监管,符合劳动关系的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人格从属性,虽然互联网用工给劳动关系披上了一层外衣,弱化了劳动关系的表征,但其内核依然为劳动关系,合作关系、雇佣关系只是平台逃避责任的托辞而已。
图3 对137件劳动纠纷案件中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梳理
在与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沟通交流中,团队成员明确问题意识,再次对骑手权益保障的路径问题进行了探访。在人社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新就业形态下餐饮网约配送员劳动用工的指导意见(试行)》(宁人社规〔2021〕4号)中强调,无论是专送骑手还是众包骑手,均应当依照企业作息制度、薪酬制度、规章制度等方面来认定劳动关系,“全日制骑手”和“专送骑手”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与之协商确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平台与“非全日制骑手”协商确定劳动报酬、作息时间、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非全日制骑手”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总之,社保作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最后一道大门,必不可少。
图4 南京市人社局建立网约配送行业协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目前外卖骑手依然处在权益保障的弱势环节,虽然骑手权益保障已经充分引起了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媒体的重视,但是在实践中,平台为谋取更大利润,依旧对社保、劳动关系等问题闭口不谈。若欲真正改变骑手权益保障境况,使骑手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均能够取得足额保障,应当调动多方力量,衡量平台利益与骑手权益,考量消费者的订单需求,使平台能够保持盈利、骑手有所依靠、消费者对服务满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都需要司法、行政机关在未来通过法治手段充分实现互联网用工的规制,我们相信,未来定能降下骑手的速度,增加社会的温度。(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贾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