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两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2. 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尤其是中青年男性,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
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至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3. 夜卧贪凉
传说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长寿,特来请教养生大师彭祖。彭祖随此人到其家中细细查寻,发现这家卧室中的墙壁上有一个孔洞,这个孔正对着睡觉之人的头部,彭祖就让人把那个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长寿了。
原来,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对小儿则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这一养生口诀就是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申时(下午3 ~ 5 点)以后少进餐,这都是夏季的养生要求。
4. 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不易消化饮食,生吃蔬菜、瓜果等本为夏季慎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慎食此类食物,肉、面、粘腻之物也不宜在夜间食用,否则可引起腹胀、吐泻等病症。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新陈代谢加快,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防“情绪中暑”
烦躁、坐立不安、脾气大……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心无法静下来,反而被天气感染,就很容易出现上述症状,这叫做“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不是医学上的专门术语,它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高温天气所引起的情绪反常。高温下,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有时也会出现“刹车板”不灵的状况,表现出来就是莫名的烦躁、容易与人起冲突,严重的还会引发失眠、肠胃不适、心慌、尿频等生理反应。
对于单纯的该类病人,医生主要是教给他们一些情绪控制法,比如呼吸训练、冥想以及肌肉放松练习。叮嘱他们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水果,傍晚时出门散散步。如果病人还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就需要再开些药物来抑制发病的苗头。
有三类人最容易“情绪中暑”,即敏感的人、情绪化的人以及个性内敛的人,而他们的不良情绪主要有四类:抑郁、焦虑、恐惧和强迫,其中以抑郁和焦虑最多。预防“情绪中暑”,主要还是养心。